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_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_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

《2024中國詩詞大會》山高水長致敬“先生”

來源:人氣:584更新:2024-04-09 01:30:02

在中國人心中,真正的先生,不僅是一個稱謂,更是一種精神、一份景仰。“令公桃李滿天下,何用堂前更種花”,這是先生的成就;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”,這是先生的風骨;“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,這是先生的擔當。《2024中國詩詞大會》第五期節目帶領觀眾以詩詞對話“先生”,共同仰望泰山北斗、致敬山高水長。

凝望詩書經典,穿越千年,感受“先生”智慧

書中的先生們,身為師者,將所學傳授給后輩;身為學者,追求真理至上。先生,是教育之魂魄,更是民族之風骨。

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修“嚴光祠”時,以“云山蒼蒼,江水泱泱,先生之風,山高水長”,表達了對嚴光清廉執政的贊賞和欽佩。范仲淹一生憂國憂民、情系百姓,先后在政治、文學、教育、治水等眾多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被王安石稱為“一世之師”,而他的這句話,也成為對師者的至高評價。

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,朱熹是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,是繼孔子、董仲舒之后對中國思想文化與政治理念有著巨大影響的“大先生”之一。點評嘉賓蒙曼老師表示,朱熹是第一個將“四書”合集并注釋的人,他將《大學章句》《中庸章句》《論語集注》《孟子集注》編到一起,完成了《四書章句集注》新經典體系與新儒學形態的建構。此后,“四書”成為我們的“官方指定教材”。

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;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”莊子用“鯤鵬”“夢蝶”等寓言為中國文學提供了一系列充滿想象的母題,他告訴中國人,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逍遙天地,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生命。蒙曼老師講到,孔子和莊子分別為中國人指引出兩種“不朽”的道路:一個是成就,一個是解脫。“儒道互補”也構成了我們中國人靈魂的兩面。

孔孟老莊,一代又一代的“先生”,如炬火,如微光,用求學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的信念,照亮了中華文明的進程,也為我們現代社會的思想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挺膺擔當爭先,不負時代,傳承“先生”精神

曾經有這樣一批“先生”,他們懷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留洋求學。在新中國成立后,這些“高精尖”人才,放棄了外國的優厚待遇,沖破重重阻力,義無反顧地奔向祖國懷抱。錢學森、華羅庚、郭永懷、朱亞光等科學家的回國,直接改變了中國科技的發展進程,為共和國托起無數星辰。

1960年11月5日,以錢學森為代表研制的“東風一號”發射成功,標志著中國火箭、導彈、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,為華夏文明譜寫了新的篇章。在本期節目中,來自陜西的百行團選手、航天科技工程師孫興就帶著“東風一號”地對地導彈模型現身舞臺。康震老師講到,錢學森不僅是開創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先驅,更是“一代良師”,對中國航天人才隊伍的建設貢獻巨大。回國后,錢學森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、導彈研究機構——國防部第五研究院。為了培養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,錢學森親自授課,他因材施教、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,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開卷考試”,題目很簡單,要求學生們列出一個方程,以解決火箭從地球發射,繞太陽一圈再返回地球的問題。當時,沒有學生能答上來,他說“再學半年”。錢學森用考試的方式,讓大家思考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、努力的方向在哪里。

像孫興這樣的選手還有很多,在《中國詩詞大會》舞臺上,曾出現了無數個航空航天項目的參與者。本期的親友團選手崔藝晗,同樣是一名航天工作者。她所在的文昌發射場,是我國最年輕的現代化發射場,它承擔了“天問探火”“嫦娥探月”“天宮空間站建造”等重大任務。“嫦娥”“天問”“天宮”“北斗”“悟空”……這些原本存在于中國古典文學、代表著先人“飛天”詩意想象的名字,正一步步化作現實,帶領我們走向“星辰大海”的征途。

本期“情景共答”環節,節目用VR技術再現了“應縣木塔”的風姿。這座木塔始建于11世紀的遼代,屹立千年不倒,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塔。康震老師講到,上個世紀,曾有日本人斷言“中國已不存在唐代的木結構建筑,要看這樣的實物,只有到日本奈良去。”這番話極大地刺激了當時的建筑大師梁思成,他相信國內肯定還有唐代的木構建筑。從應縣木塔到云岡石窟,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婦在長達七年的考察后,最終在山西找到了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建筑——“佛光寺大殿”。在某種程度上講,他要以此提振民心。后來,梁思成、林徽因等學者更是翻山越嶺、實地考察、精心測繪,將像應縣木塔、佛光寺這樣的古代建筑一一記錄,匯編成一部《中國建筑史》,將中國偉大輝煌的建筑文化傳承下去。

梁思成曾為應縣木塔撰文:后來我發現,那是“長明燈”,自九百年前日日夜夜地亮到如今。千百年來,無數的“先生”恰如一盞盞長明燈,他們點亮了我們的人生,“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”;在探尋真理的道路上,他們為我們指引,“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”;他們點亮了我們的中華文明,讓文化延續千年而歷久彌新,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。讓我們在詩詞中聆聽“先生”教誨,不負時代、奮楫爭先!《2024中國詩詞大會》于3月23日起每周六CCTV-1綜合頻道20:00檔首播;CCTV-10科教頻道每周六21:58重播上期內容,每周日20:32重播本期內容,敬請期待!


最新資訊